首页 >> 专题专栏管理 >> 长江水文信息化建设 >> 水文信息化建设感言② >> 正文

水文信息化建设感言②
  稿件来源:mobile 28365-365.com  发布时间:2017-12-22  作者:宗合  编辑:周明

编者按:水文信息化是水文事业和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智慧水文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是长江水文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第三年。为了反映信息化建设给干部职工工作生活带来的影响,mobile 28365-365.com组织内外业不同岗位的同志,以“水文信息化建设感言”的形式,畅谈了体会和感受。

11、预报中心李春龙:助力水文模型发挥作用

长江水情手机App软件,可以让相关领导和专业人员能够随时随地、全天候查询水雨情信息。

通过长江防洪预报调度系统,水情预报人员可以方便快捷的查询水情雨情,进行常用的统计分析。

随着水文模型在水文预报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水文预报要求的预见期降雨分区越来越细,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气象预报员提供几十个分区,6、7天的定量降雨预报,让气象预报员捉襟见肘。预报中心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求,提高预报效率,委托开发了由降雨预报等值线图生成预报表格软件,并在业务中推广应用,只要给出相应预报分区的边界,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生成多达几十个分区的定量降雨预报表格,大大提高了定量降雨预报时效。

12、预报中心冯宝飞:预报中心的信息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通过三年的信息化建设,预报中心的信息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在2017年长江中游型大洪水和汉江秋汛洪水的预报服务中,都有实实在在的体现。与过去相比,预报员的工作生活:都在默默地发生变化,体现了水文信息科技发展对工作、生活的改变。

一是,预报员所能获取的信息量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及时准确,最大限度地支撑预报员对实况信息分析掌握的真实性、及时性。目前预报中心能获取的水雨情报汛站网已达约一万余站,较前几年翻了一番。

二是,预报制作的方式也更为便捷,基于BS架构的预报调度系统,基本实现了居家办公、远程发布,预报工作越来越“高大上”,同时,预报与值班之间的工作分工越来越细化,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汛期对预报员的种种约束将会得到释放;另外,预报员跟踪分析判断的手段越来越多,十分有利于预报纠偏,尤其是手机APP的应用,水雨情信息如影随形,方便预报员不断跟踪分析水文形势的变化,所以预报员大水期间都有睡前、半夜以及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APP的职业习惯。

三是,随着软件系统、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预报信息服务渠道的多样化,在得到了防汛决策部门、水库运行单位等用户高度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预报覆盖范围越来越广,预报服务向着精细化、常态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针对不同用户的预报服务产品细分越来越多,预报服务工作内容从单一走向多面,能力水平在信息化过程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13、预报中心高珺:进一步挖掘了水文信息蕴含的价值

回想水文局信息化起步之前,那时由于各业务系统自成体系,数据来源不统一,工作中极易导致信息一致性难以保证,且重要信息展示缺少聚合手段,成果类信息难以共享,因此部分信息管理及维护模式还处于手动的工作方式,更新管理维护费时费力。最怕遇到数据变更或信息成果维护时,因为疏漏造成信息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发生。不仅如此,由于水文信息发布途径单一,想了解这些信息只能在水利专网内部查看或完全依赖电话咨询方式,遇到防汛情况紧张的情况下,完全满足不了随时随地掌握汛期发展态势的需求。

随着水文局三年信息化工作开展,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水文业务管理融合,我们使用的业务系统初步构建起统一的数据库管理及信息展示发布平台,这样不仅避免了信息成果不统一问题,提高了各个系统协助效率,更加大幅度降低了信息管理人员工作量,减轻了工作压力。同时,依托水利信息化发展的契机,水文信息发布途径已经与互联网新技术深度结合,目前我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借助新建立的虚拟化云桌面和长江水文APP、长江水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了解自己关心及感兴趣水文信息内容。这些新方式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多种类型的水文信息及预报成果定制推送,也更进一步挖掘了水文信息蕴含的价值,提升了水文社会化的影响力。水文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需要从实际出发,多类业务、多个部门协调,相信在当前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水文局信息化建设今后会朝着智慧化方向走得越来越广阔。

14、水文水资源中心贾建伟:水资源分析系统初具雏形

伴随信息化建设措施的逐步实施,水资源中心在局各部门往来和内部业务开展方面,均发生明显变化。无论是从网信中心获取水文实测资料,还是规计部门合同计划协调,亦或财务部门经费查询,耗时明显缩短,便利程度明显提高。中心内部,以水资源分析系统开发为依托,在数据处理、成果展示等方面取得可喜进展。以往,每个人对基础数据的处理方法不一,工作中编写的小程序更是五花八门,给校核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信息化建设从共性问题出发,把普适性的规律程序化,编制多个省份无资料地区洪水计算软件;在学习国外洪水和数模软件的基础上,开发自有的二维水流、水库调度、长距离河道洪水演算模型,并优化申请取得软件著作权;通过电脑操作,在可替代的工作内容上尽量减少人力,让职工把时间用在需要经验的分析比较上;分析得到的成果,以统一、简洁的图表进行展示,可以增加技术报告的美感;同时重视对以往研究成果的信息化,搭建了水资源公报的数据层,并正在进行公报数据的基础检索和可视化工作。目前,水资源中心的水资源分析系统初具雏形,正在不断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来进行检验和完善,以期最终达到快速、规范、可靠、适用的目标。

15、技术中心王巧丽:真切地感受到带来的便利和效率的提升

自参加工作以来正赶上水文信息化如火如荼的开展,水文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一手数据的支撑,很有幸能成为水文信息化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水文信息化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效率的提升。在办公管理方面:办公自动化极大地提升了办公效率,特别是财务报销流程,职工可以在任何时间、从任何地点提交财务报销申请,领导可用数字签名的方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业务审批。年长的职工从一开始的“排斥”到后来认可信服。在助力防汛方面:站网信息、长江水文APP等相关应用,让我们随时随地了解、掌握局情、汛情,获取工作所需要的信息、数据。

任何事物都有成长过程,水文信息化也不例外,例如,如何加强相关数据、信息的分析、提炼,实现水文大数据价值最大化,为不同的岗位提供差别化、精细化的信息服务,也许是信息化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

16、技术中心李雨:我们的手机专业APP好

长江水文信息化建设三年来,作为水文局一线的技术研究人员,切切实实感受到了长江水文信息化的巨大进步,同时也享受到了信息化为平时工作和生活带来的方便。个人感触最深的就是我们局的手机APP软件,无论是出差还是在家里,随时随地可以了解整个长江流域内的水雨情信息,既方便快捷,又专业精准。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第一个与工作有关,有一次参加全国性的水文行业论坛,一位同行向我了解长江流域的测站分布情况,当我用手机APP展示给他看后,他连连称赞,说一定把这种好的设计思路和方案介绍给他们的相关开发人员。另一个则与生活有关,家里请了一个帮着带小孩的阿姨,平时聊天的时候得知她家的鱼塘去年被大水淹了,养了大半年的鱼全跑了,直接损失十多万。今年她家在汉江边承包了十几亩的菜地,又遇汉江秋汛,她着急万分,怕像去年一样又被淹了。我说我来做你的预报员和军师。此后每天定时用手机软件给她查汉江中下游的水位,然后截图发给她,水位最高的时候离她的菜地只有十公分了,她马上要放弃了,我就给她分析了汉江上游的来水情况以及未来几天的雨情,结合软件里面的预报功能,认为再坚持一天洪峰就会过去,结果一天后她家里人打电话兴奋地说水退了,菜地保住了。我当时的心情和她一样的高兴,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了我们工作的价值以及服务社会的巨大潜力。

17、网信中心王立海:工作已经与信息化成果紧密相关

三年前,王俊局长在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水文信息化建设“三个一”布局,为长江水文信息化建设绘制了蓝图。

作为一名全程参与的建设者,我体会很深。三年来,经过全局上下共同努力,长江水文信息化的建设成果遍及工作的各个角落:测站设施维护、水文测验、水情预报数据运算、水资源计算分析、公文流转处理、合同签订、财务报销、视频会议等等都有信息化建设成果的身影。总体来说,三年信息化,给我们带来了几个方面的显著变化:

在综合管理方面,三年信息化带来最重要的变化是大家工作方式的改变。现在,干部职工开展公文流转、合同签订、财务报销、出差申请、请假申请、培训教育、会议管理、会议室申请、视频会议等工作,都是在信息系统上进行的,甚至考勤、食堂进餐情况也在网上汇总查询。一个平台的建设,将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打通,实现信息之间的协同。随着长江水文信息化覆盖面的扩大,信息化带来的效率也不断放大,最明显的是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工作的时效性大大增强。这三年来,在不知不觉中,人们的工作已经与信息化成果紧密相关。这就是信息化给我们带来的最直接感受。

在业务生产方面,业务与信息化结合得更紧密。从水文、水质数据的采集、传播、计算、分析预报以及信息发布都与信息化成果紧密结合起来了,如无人船水域测量机器人应用于在长程水道地形测量,业务生产设备设施维护方面的信息化成果也得到进一步应用,如中游局研发了缆道打油机并应用于缆道维护。通过信息化建设,水文数据实现一数一源,水文数据在数据采集、分析、应用、信息发布等过程中实现唯一性,一方面保证了业务生产数据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减少了重复维护数据的工作量,提高了数据使用的效率,也是实现业务规范化、标准化、流水化的基础工作之一。

信息化建设对水文职工最大的影响是工作思维的改变。以前,计算机主要是用来处理数据、写文档、检索信息;现在,水文职工用计算机登录“一个平台”,利用“一个平台”的各种信息系统模块来快速、规范处理业务和工作。移动办公APP、长江水文APP、微信公众号等手机客户端和应用将“一个平台”的使用范围延伸,职工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完成工作。

现在水文职工办公,首先想到的是利用水文局的信息化办公手段,比如登录“一个平台”、登录APP,去处理公文流转、合同签订、财务报销、培训教育等各种审批流程,以及开展水情预报、水文分析计算等业务。

云计算、大数据、AI、机器人等新兴信息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会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生活当中,推动社会生产标准化、高效发展。顺应社会潮流发展,水文工作也会更加走向规范化、标准化。水文局此次三年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今后长江水文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里程碑。

18、网络信息中心陈雅莉:期待未来有定制使用的信息化平台

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参与者与受益者,深深感受到水文信息化管理及便捷使用的诸多变化:在资源管理上从分散的服务器硬件和数据资源,发展到今天虚拟化的服务,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在应用服务上从单一的办公系统和数据服务系统,发展到今天办公平台和“一张图”的一站式服务,以及手机端的微服务。三年信息化,是长江水文信息化建设跨越的起点,我盼望着通过信息化的持续发展,能在不久的将来有一个提供给全局每一个人定制使用的信息化平台,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求定制自己的专有服务,让信息化成为长江水文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19、网信中心刘迪:对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是对信息化工作最好的肯定

作为水文局网信中心的一员,有幸参与了水文局三年信息化的建设过程。经过三年的努力,提升了水文局信息服务的硬件资源,建设了“一个平台”的水文局管理及业务系统平台,建设了“一张图”的水文局信息数据查询与展示系统,还探索建设了长江水文APP、水文局云桌面、云平台等应用系统。身边的同事越来越多地使用这些系统和软件,大家的对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是对信息化工作最好的肯定。

 

 责任编辑:周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