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局“中国梦 劳动美”职工演讲赛优秀奖作品之二
几天前,王俊局长的一篇《我在72小时内赶到了成都 ——小忆十年前抗震救灾》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10年前那段不平凡的日日夜夜。长江水文人一向把服务社会当作自己的价值观,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长江委水文局接到命令后,迅速组建突击队,以最快的速度开赴灾区。
10年前的今天,突击队在干什么呢?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三名突击队员叶德旭、谭良、左训青的行踪。
那一天,叶德旭所在突击小组要对位于北川县的岩羊滩堰塞湖进行抢测。从停车处到岩羊滩堰塞湖这几公里,滑坡就有近十处。其中,最危险的滑坡体近20米宽,中间是4米宽的陡坡险上加险,近60度角的坡度无处插脚,表面全是碎石细沙,光秃秃的斜坡上无遮无拦,上面随时有飞石落下,外侧更是深逾百米的峡谷,只要脚踏上了这条死亡之路就无法回头;他们四肢着地,手脚并用,一点一点地向前挪动着身体。就是这仅仅4米长的距离,他们竟用了半个小时,过来的人个个都是一身冷汗。
那一天,谭良所在的突击小组到位于什邡市红白镇上游的红松堰塞湖实施监测。谭良背着沉重的测量仪器在塌方体上艰难地行进,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腐臭的味道,令人作呕,测量过程中多次遭遇较强的余震,飞落的石块不时落入湖中,险象环生。谭良的爱人是个医生,临行前叮嘱他:“千万不要碰灾区的水,细菌多,有感染风险”。5月22日,他恰恰面临着考验,有一段道路完全损坏,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个选择,要么再寻找其它道路,可能会耽误时间;要么,趟水过去,接触灾区的疫水可能会有感染的风险。为了抢时间,他们顾不了医生的告诫,选择了风险。
那一天,左训青所在突击小组接到命令,乘坐直升机直飞唐家山堰塞湖。飞机到了唐家山堰塞湖坝体上,左训青和队友们顾不上疲劳与危险,手提肩扛,带上20多公斤重的电瓶和测量仪器,迅速投入到测量之中。从滑坡体的顶部到堰塞体上水边,高差近100米,行走在堰塞体乱石间,不带东西行走就十分困难,更何况手提肩扛那么多精密仪器,这对年过50的左训青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但此时他全然顾不上这些,手脚并用,连走带爬,以最快的速度向目的地行进。
今天,我们在努力推进“四个水文”。四个水文,首先强调的是社会水文,强调是长江水文人的社会责任。长江水文人在汶川大地震抢险救灾中的表现,就是社会水文最生动的体现。让我们继承水文人的优良传统,挥洒劳动的汗水,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