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 >> 【“四微”话党员风采】求精创新的“挖斗勇士” >> 正文

【“四微”话党员风采】求精创新的“挖斗勇士”
  稿件来源:上游局  发布时间:2018-07-02  作者:技术管理室党支部  编辑:上游局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在“七一”之际,长江上游水文网推出《“四微”话党员风采》五篇专题报道,主要以“党员微名片”“党员微形象”“党员微感言”“党员微故事”四个方式,以小见大,知微显著,集中体现上游局机关、分局和测站一线党员代表的形象风采,持续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热情,为上游局协调推进“四个水文”凝聚思想和力量。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技术管理室党支部书记、主任彭万兵的微名片和微形象,听听他的微感言和微故事。

 

技术管理室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11名,党支部书记由彭万兵同志担任。支部党员具有研究生学历9人,本科学历2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4人,其余均获得中级职称。近年来,支部党员多次受到重庆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党组、水文局党组和上游局党委等表彰。

 

图为2017年11月7日,水利部水文司司长蔡建元(左二),检查第六届全国水文勘测技能大赛筹备现场。长江委水文上游局彭万兵(右一)汇报筹备工作有关情况

 

党员微名片:彭万兵,1972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1994年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现任技术管理室党支部书记、技术管理室主任。2010年8月,参加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抢险救灾,表现突出,火线入党,被誉为“挖斗勇士”,同年被授予全国防汛抗旱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待遇)、全国水利勘测设计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曾被评为长江委水文局优秀处级干部,多次被评为上游局优秀科级干部。2017年,参与第六届全国水文勘测技能大赛筹备工作,创造性提出大赛有关项目的形式和实现技术方法。

 

党员微形象:工匠与劳模,勇于担当,求精创新;动真格、抓严管,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不懈怠、不推诿,想方设法,攻坚克难,破解问题;为人正直爽快,工作思路清晰,“敦实”干练,果断利索,一丝不苟,迎难而上,胆大心细。

 

党员微感言:作为共产党员和基层党支部书记,必须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执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要不忘初心,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加强自身和支部党员思想建设、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自觉接受监督,发扬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亮出党员身份,带头实干在前。

 

党员微故事: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彭万兵同志非常重视部门人才培养,着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技术团体,鼓励职工学习、创新和提能。2017年,部门职工平均参加专题技术培训达100学时以上。

2013年,全国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彭万兵以专业敏锐意识,一方面代表上游局积极联系有关方面,积极争取承担调查评价任务;一方面邀请全国同行有关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并多次组织部门内部开展集中学习和深入研讨,商议技术对策和方案,逐步探索形成适合重庆市山洪灾害防治的重点与核心技术要素,并提出开展本项目的技术路线和工作流程,制定了一系列重庆本地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技术文件、技术手册,以及预警指标,构建了重庆市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市小流域降雨驱动指标预警模型和重庆市微小型流域“6分区5频率”双对数设计洪水计算模型等开创性成果。受到重庆市山洪灾害防治组的极大好评,同时树立了上游局“五朵金花”技术品牌。彭万兵也获聘为重庆市防汛抗旱专家成员。

2018年初,上游局承担了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项目(重庆)。他组织技术骨干对技术方案逐条分析、逐条解剖,确保准确无误和精益求精,不厌其烦地组织召开了很多次大小技术讨论会,精心跟进每个环节和细节,深入研究钻研,推动项目取得丰富成效,并填补了上游局的一些技术空白。

彭万兵同志不惧困难,敢于迎难而上。2010年,他参加了长江委组织开展的长江源综合考察活动。那时他入党不久,把这次考察当成一次勇挑重担的自我检验。他事先做了充分准备,携带了许多先进勘测设备,并反复调试和演练。考察区高寒缺氧,人迹罕至、气象多变、路况复杂、环境恶劣。在雪域和冰川面前,彭万兵坚毅勇敢,与领导和队友团结协作,经历险象环生,收集了宝贵的江源考察资料数据。

2014年8月,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形成红石岩巨型堰塞湖。彭万兵临危受命,担任长江水文应急监测突击队队长,监测队伍连夜赶到灾区。道路中断,他与有关领导和专家,冒着余震徒步进入堰塞湖区域查看现场情况,制定有关监测细节方案。道路疏通后,他与突击队员冒着余震和山体落石,迅速开展应急监测,仅一天一夜,就向抢险救灾排险指挥部提交了15公里堰塞湖河道地形图,以及库容曲线和堰塞体系列特征参数。突击队也因此成为第一支率先登上堰塞体,成功开展专业监测的技术力量,为工程抢险排险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