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水文局组织考察团赴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对水环境实验室管理和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调研,我有幸作为调研组成员参加。通过此次调研,对我局LIMS建设有了一些启发和感想,盼与大家分享。
目前,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已完成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推广应用,真正地实现了“无纸化”。虽然调研活动仅仅只有一天,但淮委流域监测中心在实验室信息管理中实现“无纸化”工作方面还是令人印象深刻,对我们LIMS建设具有指导作用,通过调研活动受益匪浅。
首先,谈一下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LIMS使用情况令人印象深刻之处。一是采样人员按照LIMS采样任务进行样品采集,现场采样数据通过移动终端现场录入,这是分析资料“无纸化”的第一步;二是样品瓶通过样品编号和条形码进行识别,室内项目分析人员不知晓其对应的断面名称及现场平行样品,基本实现了采测分离,有效地保证了分析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三是室内项目分析人员在样品分析完成之后,仅需将分析结果虚拟打印为PDF,上载入LIMS后,室内项目分析人员该批次的任务也就基本结束了,节省了出具纸质资料所耗费的大量时间;四是“无纸化”过程中数据的转移、计算均由计算机完成,避免了“有纸化”过程中的人为错误,也节省了校审人员的工作量;五是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LIMS的开发到实现“无纸化”,并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出现的问题继续进行了更新、完善和升级,自动化程度不断加强,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浅析一下我们水文局LIMS的现状:
1、“任务下达”“采样管理”“检测管理”“质控管理”等主体模块已比较齐备,此外通过近一年的推广使用,大家对LIMS也比较熟悉,因此具有持续改进并实现“无纸化”的重要基础。
2、“样品接收”“样品领用”等过程都能形成电子记录并输出(输出的格式可能也需要改进)。但更为重要的“现场检测”“室内检测”(包括校核、审核)还不能形成电子记录并输出。
3、系统还存在许多跟实际生产过程不是很贴合的地方,如现场数据的录入校审不能由采样人员现场完成。
4、界面不友好、系统反应慢,跟我们平时用到的网页、APP有一定差距。
5、LIMS使用人员和开发人员缺少及时有效的沟通,系统改进提升进度较慢。
最后,分析一下我们未能实现“无纸化”的原因。我认为未能实现“无纸化”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家对于实现水环境监测的“无纸化”缺乏足够的信心,存在“畏难”情绪;二是对“无纸化”到底是怎样减轻工作量没有清晰的认识;三是我们和LIMS开发单位缺少及时有效的沟通、沟通碎片化;四是LIMS改进意见未得到较好的执行,未对改进的执行结果进行有效的追踪监督。一言蔽之,我认为我们未能实现“无纸化”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和软件公司缺乏尽快实现“无纸化”的决心,缺乏对LIMS持续、及时地改进。
经过本次调研,我看到了“无纸化”的巨大优势,了解到了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从LIMS的开发到实现“无纸化”,使我认识到“无纸化”并没有我之前想象的那么难于实现,特别是我们现在有了一个榜样、“模板”后,“无纸化”之路应更为顺畅。因此,我们应根据水文局的统一部署,全力配合完成LIMS的推广应用工作,直至实现真正的“无纸化”。
责任编辑:郑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