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岁月留痕 >> 基层锻炼的那些事儿(三) >> 正文

基层锻炼的那些事儿(三)
  稿件来源:机关党委  发布时间:2018-07-11  作者:赵起超  编辑:杨杰

基层管理简约而不简单

基层锻炼报到前,徐剑秋副局长对我说,“你去中游局,重点要抓好两件事,一件是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一件是科研。” 这两方面工作,无疑都是“绿色水文”发展方向的重要支撑。用好LIMS系统,是提升水环境监测产品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

LIMS的建设开发工作,由于开发方对中游局水环境监测业务理解不深,系统在试运行阶段便不停的缝缝补补,有时系统更新的进度无法满足各水环境监测中心的需求,影响了用户的试用积极性。再加上部分单位习惯了“安排工作基本靠吼”的传统管理方式,对LIMS的接受程度不高,导致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一度进展比较缓慢。2017年4月,水环境处专门组织了一次LIMS操作技术的集中培训,帮助各水环境监测中心技术骨干熟悉了系统操作要领,并对LIMS的正式投产运用时间节点做出了明确要求。

任务明确了,大家也随之真切地感受到了压力。常规任务开始前,我和谢卫民都会按时在LIMS里下达监测任务,并通知监测人员及时完成相关步骤。有时有同事操作失误导致流程无法进行下去,我们几个参加过培训的则会演示正确操作方法,帮助大家尽快熟悉。几次完整流程练下来,中游局水环境室按照规定时间节点,实现了LIMS系统的全员参与、全项目覆盖、全流程登记。几位技术骨干在不断的示范、探讨中,也提高了系统操作水平,并在随后进行的水文局LIMS操作技术考核中夺得了第一名。

水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界面

平心而论,LIMS系统现在仍有改进、完善的空间,主要问题集中在如何更好地满足水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兼顾各中心的管理运营模式,同时在使用上能够更加人性化、减轻用户尤其是实验室管理者的工作强度。相应的,如何准确、完整地就实际需求与开发方沟通,同时充分调动开发方的积极性,推动对系统的及时更新,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道路是略显曲折的,前途是绝对光明的。相信随着LIMS的不断完善、大家对系统的熟悉和接受程度不断提高,LIMS势必会为提升水环境监测产品的管理水平提供强大助力。

感触更深的是2016年备战长江委第八届职业(水环境监测)技能竞赛。我在本次竞赛中承担了竞赛筹备的技术支撑工作,同时协助负责中游局参赛选手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刚开始集训时,我认为训练中用最严格的标准要求选手,有助于大家在真正上考场时能从容地发挥出水平。但是,可能我在执行时有点“用力过猛”,导致选手们有些怕我。有一次演练操作考核时,我的考室一度空无一人,选手们都躲在走廊、排队等着在其他考官处演练,让我又是无奈、又是委屈。后来想想,公平、严格的模拟演练固然有助于提高选手的业务水平,但是帮大家保持良好的备考心情和参赛心态,对选手在赛场上取得好成绩同样至关重要。于是我改变了方式,在演练前告知选手,我会模拟赛场上的紧张气氛以帮助其适应,在演练后则更加细致、全面地点评每位选手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而这种方式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从这件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该怎样优化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使自己的想法能更好地被大家所接受,从而帮助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效。

在长江委第八届职业(水环境监测)技能竞赛中担任裁判

经过了4个月的复习备考,水文局的参赛选手走上了长江委第八届职业(水环境监测)技能竞赛的考场。本次竞赛包括理论考核和实验操作两个部分,其中实验操作共考察天平称重、滴定分析(高锰酸盐指数)和气相色谱(有机氯农药)三个项目。天平称重和滴定分析都属于基本操作,大家平时接触的比较多,练习起来也是得心应手。而气相色谱属于监测有机物的大型仪器,绝大部分选手之前没有接触过,基础理论知识都不甚了解,更别提实际操作了,有些选手们甚至有些心里发虚。为了帮助没用过气相色谱的同事们在短时间内提高应试能力,我通过授课、答疑等方式帮大家了解必要的理论知识,在实验操作演练时与每个选手交流分享自己平时的操作经验和针对本次竞赛准备的优化分析参数,同时让大家上机练习操作、逐一点评,再练习、再点评,通过反复的练习逐步帮助选手们熟悉软件界面、提高操作水平,也克服了对该项目的畏惧心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参赛选手们发挥出了自身的水平,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看着大家登上领奖台,我也在心中暗暗地松了一口气:这下,大家应该不会记恨我在复习、训练时的“严酷”了吧?

除了在技术方面继续充电,在管理方式方法上的学习也让我受益匪浅。随着国家、社会对水环境生态保护问题的日益重视,落在长江水文肩上的监测任务越来越重,各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协助科室负责人,合理地分配好任务,凝心聚力完成好各项工作,在这方面我动了不少脑筋。我们根据大家的专业背景合理安排分析项目,并安排经验较丰富、责任心强的几位同事负责成果资料校核审核、质量控制、库房管理、LIMS应用等方面工作,确保了按时、高效完成生产任务。在横向项目方面,我们针对项目的分析参数、规模、技术特点等,合理安排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报告编制等工作,既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又保证了项目的进度和成果质量。另外,我们结合年轻技术骨干的专业和兴趣,安排了不同方面的科研任务,并积极创造条件,为科研项目的进展和成果产出提供了保障。这些管理经验,无疑是为我以后更好地从事水环境技术管理工作积累的宝贵财富。

 

未竞的旅途定不缺席

2018年的2月上旬,汉江中下游出现疑似水华现象。还记得刚到中游局报到时,第一次参加外业工作就是去仙桃调查汉江水华事件。接到任务通知的时候,是我结束挂职的前一天。那时,我已经整理好了个人物品,准备回机关报到。但是,科室在武汉过年的人本就少,在这种需要人手的关键时候,“要走了”这句话我无论如何说不出口,于是主动接过了任务,第一时间开展了采样工作。听说春节假期要加班,同事们也没一个推脱的,在外地过年的同事们都调整假期安排,提前返回武汉。大家的反应让我又是意外,又是感动。在紧急任务面前,中游局的这支水环境监测队伍,再次体现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作风和品质。

采样的路途,从过年前的繁忙,到大年三十的畅通,然后又迎来了节后陆续返程的车潮。大年初三,中游局副局长香天元一大早赶到单位,说什么也要陪着我们采样人员跑一趟,要陪我们一起查勘、采样,体验一个忙碌的春节。大年初五,王俊局长到中游局慰问我们这些假期坚守在一线的采样人员,并率办公室、水环境处、中游局的相关领导一起去现场查勘,研判引发水华事件的原因。领导的关怀,让大家的心底都无比温暖。只要能完成好任务,守护好流域辖区里的绿水青山,牺牲春节假期、采样路途拥堵、吃饭不便这些困难,也都显得不值一提了。

 

我在故我思

 

很幸运,我加入的中游局水环境室是一支技术实力较强,而且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两年来,大家克服工作任务繁重、人手紧张的难处,团结一心,互相帮助,无论是看似简单重复的常规生产,还是特点、难点各异的横向项目,都交出了让人较为满意的答卷。在技能竞赛、监测质量优胜奖评比、LIMS操作技术考核等竞赛中,中游局也取得了较好的名次。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以及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是对中游局水环境室全体干部职工辛勤工作的最好的嘉奖。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水环境水生态监测的担子也愈发沉重。但是,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的,国家的重视,也意味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水文部门进行水环境水生态监测,有着水量水质同步监测的特色和优势,能全面、真实地描绘水体健康情况。近几年我们水环境水生态监测方面的仪器设备、实验室条件、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监测能力范围也得到了显著的拓展。除了完成生产任务外,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创造机会和条件,通过横向项目、科研课题等途径,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同时进一步调动大家的工作热情、发挥大家的业务专长。只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们才能保持发展的活力,持续向“四个水文”发展目标前进。

有时会听到抱怨,说我们水环境工作者在水利行业眼里是冷门,在环保行业眼里是外行。我认为,外部环境固然重要,但是归根结底最关键的还是自身的实力。只要工作能取得成绩,大家都能看得见,冷门也会变热门,外行也能打败内行,汉江局成功中标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手工监测断面监测技术服务项目就是最好的明证。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在认真完成生产任务之余通过横向项目和科研课题的积累不断提升监测能力与水平,同时在积累了一定的成果后多走出去与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们交流、展现我们的能力。只要我们能做到强化管理、立足监测、探索科研、增进交流,相信我们长江水文的这支水环境水生态监测队伍一定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在中游局组织开展科研项目的经历也带给我不少思考。水环境室毕竟不是专门的科研部门,本身人手相对紧张,在完成生产任务、实验室管理等工作外,还需要承担繁重的横向项目。如果想再做一点科研工作,基本就只能无偿地奉献出下班、周末的休息时间,而这种透支热情的工作模式,注定是无法长期维持下去的。科研工作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很难在短期内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其意义更多地体现在逐步提升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进而提高行业知名度、为单位的发展提供支撑等“软实力”方面。比如说,回国前我工作过一段时间的美国生物制药公司Genentech,就是一家非常鼓励科研的公司,会要求公司技术人员每年必须在自己的研究兴趣上花一部分时间。这项举措看上去多花了钱、分散了技术人员在本职工作上的精力,但是却极大地增强了Genentech的创新能力,实际上提高了公司的技术水平,为其成为全球顶尖的生物制药公司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让我略感遗憾的是,挂职期间我未能很好地平衡好科研团队在生产、横向和科研工作三个方面的精力分配问题,取得的科研成果在质量和数量上其实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主持的科研课题虽然顺利结题了,但科研课题的结题并不意味着科研工作的结束。相反,前期工作中获得的成果,正是为科研工作的滚动发展和持续推进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指明了下阶段的研究方向。科研成果的获得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需要科研团队全体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积累、沉淀。如果能更好地激发业务骨干的科研热情,同时在政策上倾斜以保障其能在科研工作上投入固定的时间和精力,凭借我局的仪器设备条件和人员技术水平,势必可以在科研工作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挂职两年时间,通过组织科室完成好生产任务和横向项目,同时组织科研团队成员开展科研工作,我的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其中,既有顺利完成任务的喜悦,也有严厉批评同事后内心的后悔,这些都是我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室分析、外业工作、技能竞赛备考等工作,我在温习、巩固之余,也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知识,进一步加强了自身的技术水平,还提高了知识的灵活运用水平,为今后各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知识储备。这些进步和提高,都是挂职期间的宝贵收获。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还存在管理上有时比较急躁、不够耐心,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等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改进、克服不足,为向着“四个水文”发展目标前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网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