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江水文 >> 水文局三年信息化建设成果报道之四 >> 正文

水文局三年信息化建设成果报道之四
  稿件来源:上游局  发布时间:2017-12-26  作者:张亮  编辑:上游局

编者按:王俊局长在2015年工作报告中指出:水文信息化是水文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也是全局事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但目前水文局信息化工作还存在缺乏整体规划、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要以长江委信息化顶层设计工作思路为指导,以“大水文”发展需求为驱动,依托信息网络新技术,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包括“数据资源一个中心”、“信息共享一张图”、“应用服务一个平台”(简称“三个一”)的水文信息化工程,为全局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三年来,水文局围绕“三个一”,开展长江水文信息化顶层设计,制定了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努力构建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实现应用协同,加强基础保障,促进水文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今年是水文局三年信息化建设的收官之年,随着各项工作逐步进入收尾阶段,信息化成果逐步投入实际应用,初步发挥成效。三年的信息化建设给水文局带来了哪些变化和成效?我们将分期介绍和展示水文局三年信息化建设成果。今天刊登第四篇:上游局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

 

——上游局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

长江委水文上游局下设6个分局,共39个中央报汛站,工作战线长达3800余公里,站点遍及云、贵、川、藏、渝。2015年前上游局信息化基础设施陈旧、结构不合理,数据资源分散、利用率低,信息化人员数量少、技术实力不足,信息安全保障低。2015年,根据长江委水文局开展三年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部署,上游局紧跟水文局步伐,多措并举,克服各种困难,扎扎实实开展了基于自身条件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信息化建设步入了快车道。

一、领导高度重视,人员和资金向水文信息化倾斜

根据水文局部署和上游局信息化需要,上游局很快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分管副局长具体负责,水情预报室具体实施。上游局在人员配备和经费上不断向水文信息化倾斜。上游局信息化发展抓住机遇,通过整体把控、分步实施,改善了信息化基础,优化了信息化结构布局,为后期信息化发展储备了能量,有力推动了上游局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

二、夯实基础,升级信息化基础支撑

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机房环境、网络设备、计算机设备、综合布线等,是实际存在的与信息系统相关的硬件设备,更是信息化得以推进的基础保障。从2014年底开始,上游局统一规划,相继对局机关及所属六个分局,以及重要水文站进行了信息化基础设施改造,主要内容包括核心机房、设备升级、大楼布线、电力系统、防雷接地、办公区无线网络覆盖、改善终端接入等工作。

上游局机关核心机房

所属分局机房

改造后的信息化机房以先进标准进行布置,严格功能区分,以模块化理念布局,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实用性都有极大提高,达到了B级以上机房建设标准。

三、规范网络结构,加强网络安全

在充分学习水文局网络结构布局指导意见后,上游局结合局机关与各分局的实际情况,在机房基础设施改造的同时,进行了统一的网络结构设计,严格区分核心区、业务区、办公区、边界区与互联网区,重要区域均采用双活设计,保证了网络的稳定。上游局还通过详细的访问控制策略与采购网络安全设备的方法,保证了业务区域的安全,形成了以上游局本级为核心的星型多备线路结构体系,充分保障了水情报汛、办公业务、专项业务的正常开展,为软件应用提供了稳定、高速的线路支撑。上游局采用专线、卫星、VPN等方法实现了本级、分局、测站和终端的三层结构,将上游局各办公地点人员及在外办公人员全部连接在一起,打通了网络筋脉。

上游局网络分层图

上游局在网络安全上进行了精心规划,目前上游局依照业务评估,对敏感信息业务建立专网,建立了物理隔离的河道勘测数据专网、财务数据专网,制定了单机敏感信息处理原则,并且对计算机使用进行了详细的制度规范,保证了信息安全。随着业务不断拓展,上游局逐步形成了庞大的广域网体系,目前上游局有电信、联通、移动、卫星专线线路40条,VPN隧道十多条,为了有效、安全的管理、维护边界区域,上游局采用了多线路热备方案,按照实际情况制定统一规则,利用现有技术以网络安全为前提,充分发挥了广域网的效用。

四、节约运算资源,深入虚拟化云计算应用

上游局从2012年开始学习研究虚拟化云计算技术,随后逐渐将该技术应用到工作实际中,经过三年建设,进一步形成了统一的虚拟化布局。在三年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采购服务器、交换机和存储设备,建立了统一的虚拟化应用池,裁剪掉其他部门的小机房与服务器,将软件应用集中部署与集中管理维护,通过精心打造的网络将服务资源延伸至使用部门,结合有效的权限控制,达到统一管理、按需使用目的。目前上游局已经实现了用于学习的单机虚拟化;用于提供生产与办公服务的服务器虚拟化集群;包含专业存储、虚拟化存储与分布式存储相结合的存储虚应用;个人与软件应用的桌面虚拟化。同时还制定了统一的虚拟化文件备份机制,保证了系统架构级的安全。

上游局运用12台机架式服务器、多台交换机及专业存储构建虚拟化集群,为全局信息化服务提供稳定支撑,目前集群内已经运行有70多套服务器应用,有力支撑了上游局综合发展。

通过集中培训与技术指导,上游局所属各分局网络管理员都具备了独立构建虚拟化集群的能力,并把虚拟化技术应用在分中心报汛工作、网络服务、办公应用与项目业务中,实现了分局虚拟化服务的应用,最终实现了上游局全局统一标准的虚拟化应用。

五、整合离散数据库,充分挖掘数据价值

数据是信息资源的最基本元素,上游局的水文数据资料种类多样、数据量大,包括水情报汛数据、资料整编数据、河道地形数据、水质数据、财务数据、专项数据等三十多种数据库应用。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存储模型与备份方案,充分挖掘数据资源、安全共享数据资源,是信息化应用得以持续推进的重要保证。在三年信息化建设中,上游局对不同部门数据类型和用途进行分类,建立核心数据库、边界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形成数据管理中心,对不同安全级的数据库采用不同方式进行隔离保护和备份机制,并由数据库管理员统一维护,保证数据安全。目前上游局已经统一规划了全局各部门各单位的数据库格局。随后将不同种类数据按规范存储,各存储单元之间形成数据链相互关联,数据之间的交互按照规则统一进行,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形成了大数据资源链。

六、优化软件功能、规范业务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三年信息化建设中,上游局为提高工作效率,规范行为准则,研发了与工作相关的业务软件,包括各种数据传输系统、长江上游河道业务监测管理系统、常用水文预报模型人机交互建模系统、基于作业预报图纸的长江上游洪水预报调度系统、分中心值班管理系统等。系统在研发之初便采用统一的软件开发标准流程,充分考虑软件后期的使用情况,制定软件框架,设计数据库模型,以模块化理念进行研发,后期经过多次实地测试,各软件逐步发挥自身效益,逐步摆脱了简单重复操作,在无纸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有了很大提高。

利用信息化平台汇报工作

七、制定信息化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在三年信息化建设中,上游局始终坚持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一专多能的技术能手。在核心网络管理员努力下,上游局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共享工作心得体会,提出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改进措施。上游局领导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培养,大力支持网络管理员参加专业培训并考取专业证书。2017年初,上游局网络管理员全员通过了华为HCNA认证,年底派遣专人学习了IT服务管理课程并考取了国际认证。上游局致力于发挥全体信息化人员的智慧,建立智库,形成多种专用解决方案文档,为后期工作所用。网络管理员孜孜不倦对先进技术进行探索,与软硬件公司保持密切技术合作,积极邀请有丰富技能经验的专家做技术指导。

技术人员学技术、练本领,取得了多项优异成绩。在2016年长江委第八届职业技能竞赛(水文信息应用技术专业)中,获得一等奖一人、三等奖一人;在2017年长江委职业技能(计算机设计与应用)竞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各一人,参赛选手全部获奖。两人被授予“长江委技术能手”称号。

上游局三年信息化建设已初现成效,硬件、软件、人才和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突破。今年是水文局三年信息化建设的收官之年,标志着水文信息化建设将进入常态化。上游局将继续鼓足干劲,按照水文局统一部署,再接再厉,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持续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永远在路上,为新时代长江水文新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系列报道:

水文局三年信息化建设成果报道之一

水文局三年信息化建设成果报道之二

水文局三年信息化建设成果报道之三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